企业风采
当前位置:信息动态 -> 企业风采
巍巍青藏高原、雄鹰在翱翔----再记青海金辉项目部
日期:2023/4/22 15:43:02

金辉项目部地处蒙古族为主的都兰县宗加镇,这里地广人稀,诺木洪盛产野生黑枸杞,也广种红枸杞,因此“诺木洪”成了枸杞产地的地理标志。枸杞品质之所以好,是因为这里独特的内陆高原气候,日照强,昼夜温差大,干旱几乎无雨,靠的是雪水灌溉。物竞天择,自然力量下这里风沙无阻,牛山濯濯。

对人而言,这里的自然条件就是一种严峻的考验。选择金辉项目部,则意味着选择了3200到3800米的高海拔,空气含量相当于海平面约70%;意味着选择了弯弯曲曲的山路、起伏不定的戈壁;意味着选择了极易灼伤皮肤的高强紫外线;意味着选择了矿区的荒芜;更意味着远离森林、城市、家庭……

生活如此,从项目初创至今,项目建设也历经重重考验。在矿井开拓阶段,经历了3200主平硐及支硐工程的限时贯通,经历了3340斜坡道纵横交错的独头掘进,面临着投产后如何保证稳定的矿石品位带来的种种挑战……

对于最早亲历者而言,当年主平硐支硐工程的施工,要进行巷道开口,为了就近的优势,往往施工“战场”在哪里,“军营”就扎在哪里。由于支硐口地处河道边的峡谷山腰处,河道狭窄,岩壁陡峭,沿着河道几公里找不到适合的临建平地,选址成了大难题。经历过高原的人知道,高原的山洪爆发往往是暴雨或夏季高温导致积雪融化引发,其破坏力十分惊人。选址不成,无奈在支硐附近河滩上驻扎“军营”,搭建临时生产生活用房,并制定预防万一发生暴雨时应急撤人预案,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。天公作美没有一场雨,通过努力,抢在夏季来临前打通了支硐,把握了“战略”机遇期。

寒来暑往,日复一日,一个个建辉人斗志昂扬,不曾退缩,生活上积极改善,工作上迎难而上,用坚守铸就了可贵的精神品质。

铮铮铁骨战春秋

诗仙李白在流放期间诗作《望木瓜山》言道:“早起见日出,暮见栖鸟还,客心自酸楚,况对木瓜山”,诗境中多有客居他乡的忧伤和悲愁。而身处青海茫茫高原的大山之中,同样远离家乡,除了少了儿女情长,还要冒着风沙,克服高原缺氧、交通不便等艰苦条件,扎根在项目部,这是一群铮铮铁骨的汉子,更像翱翔在高原的雄鹰。十年时间,弹指一挥间,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而在高海拔项目部,他们当中不断涌现出构成建辉集团“员工谱”上的鲜明角色和点点记忆。

项目班子成员中,今年新晋项目经理郑经采是位帅气的80后,但他也是一位“老建辉”了,从事过安全员、队长、安全经理、生产经理等不同岗位,2010年便在青海高原工作过,之后在公司新疆、安徽、青海不同地域的项目部服务,在不同岗位任职,一步一个脚印丰富自己的阅历。

扎根六年多的70后后勤经理杨继权,参过军当过国有药材公司股长的他,改制后主动下岗加入建辉,来到金辉项目部。他性格耿直、坚持原则,办事目标明确、从不含糊。

生产经理白宗杰几进几出青海金辉项目部,服从工作安排,身上有一股矿山管生产特有的刚硬气质,而勤恳的他则让人看到了爱钻研革新的另一面。主平硐长距运输是金辉的特点,矿井轨道运输矿车车轮磨损大,容易引发车辆掉道,影响井下运输。他通过认真研究,给轨道内轮定期焊上保护“钢靴”,能反复对磨损进行修复,大大延长了矿车的使用寿命。

长期担任生产队长的谢尚龙,今年被公司提拔为红旗沟矿区的生产经理,从阿舍勒项目部调到金辉项目部后,他一呆就是6年,不仅如此,2017年初,他还带着有厨艺一技之长的媳妇钱月春来项目食堂担当大厨,为项目部员工烹制可口的饭菜,演绎了一出夫唱妇随的协奏曲。

基层管理者中,也有不少“老黄牛”。机电队长毛金堂2014年便从喀什项目部来到了青海,默默工作的他用脚丈量了这里的一条条巷道,亲手摸过了一台台设备。后勤综合办的李鹏鹏从2012年就来到项目部,他曾诙谐的说:“我在青海硬是从二十出头的帅小伙熬成了孩子能打酱油的中年大叔。”2015年从广东项目部调到青海的耿西群,则一直在安全管理岗位工作,在他身上虽然少了些许霸气,但对待工作他却勇于担当,像一座全天候响应空天警情的雷达。

许多一线岗位,也有许许多多扎根高原的主力军,有十年如一日坚持在爆破作业岗位的张化保师傅;有长年坚守维修岗位的李明刚师傅;有看起来憨厚但长期保障后勤供水的司机曹军,在金辉项目呆了六年根据需要调离的仓管员关战锋;有一个个管理技术人员,有一个个操作手,无法一一枚举……

高原好像一座强大的磁场,吸引着我们许多热血青年,也送走了一批征战多年的“退伍兵”;建辉好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,凝聚着不少志同道合的同仁;同样似乎有一根无形的线,仍然牵连着曾经在这条战壕里并肩的“战友”关注。

永葆艰苦奋斗精神本色

随着矿区长期开采和发展,难啃的骨头依然存在,新的挑战时常出现。红旗沟海拔3800米,身体适应就是前提,路走急了都喘粗气。3750米往下的斜坡道今年贯通,贯通前采场的矿石无法从斜坡道输送运输系统,只有通过运矿重卡绕行几十公里送到选厂,在崎岖的山路中艰难行进。勾勒出一幅隔着山沟能对话,汽车颠簸跑半天的画面。

随着红旗沟采场的形成和斜坡道的贯通,为了方便工作,黑石沟住地成了最有利的生活居住场所,由于场地和规划限制,黑石沟原有的普通板房无法提升改造,不少原来住在水闸东沟大本营的人员搬出了舒适的住房,重新在黑石沟“安家。”不计较得失体现了项目部人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色。

敢干、肯干、能干是建辉人身上的符号,环境恶劣不退缩、困难面前不低头,因为建辉人既有家国情怀,也有小家的幸福追求。风沙走石大气候改变不了,建辉人就用坚持来改善小环境,积极创建绿色矿山,让项目部这个家日益变得温暖安宁;山川地貌任我行实现不了,就用滴水穿石的坚持让山堑变通途,一车车宝贵的矿石从矿脉中掘出。

青海高原的建辉人,建设祖国使命在肩,是祖国亿万伟大劳动者的一份子!是骄傲的“矿建兵”!

服务热线:13858771058 邮箱:cnkjx@163.com
Copyright 2013 苍南矿山井巷行业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13013721号-1